内容搜索

今天是: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文化 > 文学作品

清明小记

时间:2016-04-12 09:58:56   字号: 放大 | 适中 | 缩小

  郑蒨

  阳春三月,风清日明,是为清明。
  清明节,古时又叫祭祖节、踏青节、三月节。清明期间扫墓、踏青往往难以截然分开,肃穆与欢乐的情感总是交织在一起。
  今年清明,我照例回乡扫墓。
  家族墓地都在老家乡下,离村子有几里路。每次扫墓,得先从镇上来到村里,然后穿过一片望无边际的田野。田地上团团簇簇生长着叫不出名字的灌木丛,也零落长了些树;地上的野草足有半人高,远远望去,草丛中不时闪出村民放养的牛羊只,恍然间,颇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风光呢。吾村各个家族的祖辈故茔均三三两两散落在这片田野中。路上,不时遇到扫墓的同乡里人。
  我到的时候,家族亲戚大部分都到了,有的还专程从外地赶来——现今春节不一定回家,而清明是一定要回的。大家彼此打着招呼,问候着、寒暄着,男的互相扔着香烟,开着玩笑,种地的讨论收成、做生意的问“赚没”;女的相互扯着家长里短,有成年子女的问婚嫁、有小孩读书的问成绩……亲戚之间的称谓关系,我总是记不住——毕竟一年只有清明才返乡。今年亲戚们又再次给我介绍:这也是堂叔、堂婶,这是三叔的孙子,这是细婶,去年才娶的,这是你堂弟的二儿子……
  大家嘴里说个不停,手中更是忙个不歇,从不同袋子里拿出香、烛、三牲祭品、纸钱等,看似忙乱,实则井然有序。有人除草,有人点香,有人描字。描字,那一定是已开蒙小孩的“专利”。老人说了,描来好,字就写得“雅”(潮汕方言即漂亮),书就读得好……
  我帮不上忙,只有在旁观望。每年总有一个最小的“奴仔”(即小孩)会被大人们打趣:“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人?”这小孩兴奋地右手食指点着数,左手扳着手指头在算,嘴里还念念有词“1、2、3…20…不对不对…30……”可是连数几次,每次人数都不一样,小孩有时忘了数自己、有时把自己数了两回。每当这时,大人们总是开心地哄然大笑,小孩却委屈地哭了……
  我赶快往小孩手里塞了块点心——这时忽而不知从哪跑来一只鸡,小孩瞬间忘了哭,含着点心,挂着眼泪,只顾瞪着鸡看;冷不丁另一小孩从旁边窜出朝公鸡踹了一脚,可鸡没踹着,自己却踉跄摔到了地上,顿时哇哇大哭;谁家还牵来了一只狗,狗冲着这只鸡“汪汪”直叫,“咕咕咕”一扑棱鸡飞奔而去……
  有两三个小孩一定会打架,输的就嚎啕大哭。这时大人们各自把小孩拉开,父亲呵斥“咔好”(即活该),母亲则把他搂过来,拍拍衣服上的灰,“勿哭了勿哭了,要拜了!”
  时辰到!祭拜开始!
  吵闹的小孩停下来了,聊天的大人停下来了。点香、燃烛,冲茶、倒酒,三牲祭品、各色粿物一字排开,各类纸钱依次摆正,然后按辈分亲疏远近轮流磕头、拜祭、祈祷,最后燃化纸钱。随着青烟袅袅升起,田野里空气中弥漫着久违而熟悉的味道……
  这就是清明,家乡的清明!此刻是族人的一次团聚,是后人向先人的一种致敬,是生者与死者的跨时空对话。我想,子孙繁衍、俗世快乐,才更是祖先愿意看到的吧!
  清明时节,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怀念的季节。在这个季节的递进中,生与死,辉煌与湮灭,是生命本源与自然状态的回溯——也许对普通人而言,只有在“扫墓”的过程中,在传统习俗的仪式和程序里,才能让人感悟到当下之于过去和未来的意义,从而珍惜现在,善待生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其意义即在此吧。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至此,我们也得“咏而归”了!

(作者系市院政治处副主任)

1538123733917953.png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黄山路28号

电话:0754-88927500 传真:0754-88927711

Copyright © stjc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 19141064号

webrecord.png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4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