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汕检青联在市一中实践活动有感
陈大伟
在五四青年节前夕,院青年联合会组织我市检察机关30多名青年干警到市第一中学开展共建文明校区活动。在市一中漂亮的新校区里,我们和汕头一中的师生们进行了青年检察官实践基地揭牌、阳关检务展览、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法律资料发放、篮球比赛、观看市一中宣传片及法治灯谜等活动,在活动中取得了一些心得,笔记如下:
市一中新校区印象
在去新一中新校区之前,曾经听院青联林列坤主席说过新一中校区很漂亮,其硬件水平可以达到一所大学的水平。当我们的汽车驶入校区时,感觉真的名不虚传,其规模、设计在我市各级学校中均堪称一流,引起了我们几十名青年委员的感叹,与我们当时读中学时的条件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现在在新校区读书的孩子们真是太幸福了。从这种差别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这二十年来我们祖国发展的步伐真是很快,生活在一个发展蒸蒸日上的年代的我们,确实应该更加勤奋工作和学习,才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在观看市一中宣传片时,我们知道了市一中新校区的建设工程也凝聚着我市检察机关的一份努力。我们在该工程中开展了职务犯罪同步预防活动,实现了工程保质保量保廉洁,我们都感到很自豪。
关于汕头市青年检察官实践基地
这次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汕头市青年检察官实践基地揭牌仪式,赖德贵检察长和市一中马寿民校长亲自为基地揭牌。这个基地的设立,对于开拓我市青年检察官的活动视野,促进检察官服务社会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由于检察工作的特殊性,我市青年检察官们大部分时间都埋头在厚厚的案卷中耕耘,很少走出院门去参加社会活动,造成了检察官职业的一种神秘感,也不利于开拓检察官的视野。但是,我们在处理案件时,除了要求我们具有法律专业知识时,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很丰富的社会阅历、视野和经验,才能实现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因此,通过在市一中设立青年检察官实践基地,我们就能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加强与市一中广大师生的联系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家庭情况,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一方面促进了检校双方的共建,另一方面又提高了青年检察官们的实践能力。
关于法制讲座
在市一中宽敞的礼堂内,院青联翁崇武副主席为汕头一中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法制课,礼堂内时时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马寿民校长说很少听到有掌声的法制课,可见这场法制课的精彩。
在这个过程中我在思考,是否能尝试一种形式,使这样的活动常规化,例如可以通过共建的方式,让我们的青年检察官们到市一中去讲授法制方面的课程(我记得高中政治课目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法律方面的)。推而广之,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由我院与我市个别高等院校共建法律系,由我市青年检察官到法律系讲授刑法、刑诉法方面的一些内容。记得我读大学时,我们法律系就是由我们学院与海淀区检察院共建的,当时我们刑诉法、国际私法等一些课程就是由海淀区检察院的检察官给我们上的,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实践性较强的缘故,我们都觉得讲得比我们本校的老师好。
关于法律咨询活动
在学校的另一个角落里,青年检察官们开展了一场法律咨询活动。虽然是法律咨询活动,但学生们提的问题很多都超出了法律的范畴,涉及到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我们的青年检察官们都给予了详细的回答。总体感觉市一中的学生都是很勤奋向上的,而且还保持着一份很珍贵的纯真。中学阶段确实是人生的一个纯真时代,只有一个目标就是高考,它没有大学时代的功利性,也没有参加工作之后的复杂性,但愿市一中的同学们都能够珍惜这个纯真时代,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在高考的考场上证明自己曾经努力过。
在随后的座谈时,市教育局的谢红副局长谈到青年检察官们应该通过这样一种活动,促进我们国家法律人才的培养,赖检很赞同这一点。市一中的学生们在高考前都有一个填报志愿的问题,因为志愿填报关系到以后的工作问题,而学生对很多专业只是凭着一个很肤浅的认识就进行填报,这样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导致有部分学生上大学后由于不喜欢其专业而苦恼。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给予一些帮助,告诉他们法律专业和职业的一些情况,对确实对法律感兴趣的一些学生,给予一定的正面引导,帮助他们能够考上比较好的法律院校,这对于我们国家法律人才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法学肯定会进一步成为“显学”,我国的法律人才将会越来越多。
关于法制灯迷活动
在活动中另一个掌声不断的环节就是法制灯谜活动了。值得一提的是,灯迷活动的组织者蔡振奕副科长却不是院青联委员。这样一位中年同志,不辞辛苦,加班加点为我们的活动制作灯谜,体现了他对我们青联工作的支持,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这场活动,很多青联委员和学生对灯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市院研究室的郑倩副主任,第一次接触灯谜马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近正在家研究谜书,相信不远的将来,汕检谜坛上将会冉冉升起一颗新的明星。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法制类灯谜比较难猜,现场有时会出现冷场,幸亏鄙人在冷场时不时出来救场,得到了蔡振奕同志的高度肯定。需要说明的是,我并未提前知道谜底,其实本人读小学时,便由鄙村一老谜人带往各村猜谜,虽然长期没有参加这项活动了,但基础尚在,有些同志不了解,说俺是“谜托”,真是要下雪了……
在市一中宽敞的食堂重温吃了一顿难忘的学生餐后,我们结束了一个下午的活动。希望院青联以后能够经常组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给我们提供更多学习和实践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