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底,媒体曝光了金平区大窖一“黑诊所”发生一宗因非法行医致人死亡的恶性事件,金平区检察院迅速反应,立案查办了事件背后的金平区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郑某某、黄某某玩忽职守案件,并在金平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与公安、工商、医疗卫生监管等部门形成合力,开展了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突出重点,积极查办医疗行政领域的失职渎职犯罪。
金平区检察院反渎局派员走访辖区派出所、卫生监督所等单位,了解掌握自2008年以来金平辖区共发生10宗非法行医致人死亡事件,仅2011年就连续发生2宗类同事件。反渎局干警开展外围初查,深入了解案情,积极取证固定证据,发现金平区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郑某某、黄某某没有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存在不作为现象,致使辖区内发生非法行医致人死亡案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郑某某、黄某某的行为已涉嫌玩忽职守罪,反渎局及时对上述二人进行了立案侦查,切实做到哪里出现危害民生民利事故事件,哪里就是反渎办案查处的重点。
二、形成合力,各司其职打击非法行医行为。
打击非法行医及反渎职侵权宣传效应引起各部门的高度关注,在金平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金平区专门成立了检察院参加的打击非法行医工作专项行动领导小组,2012年以来先后召开二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深入打击非法行医的有关工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整合各部门力量,发挥各部门联动职能作用。公安部门加强对出租屋租住人员的暂住登记管理,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的犯罪行为及查处暴力抗法行为;工商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广告的监管,严肃查处非法发布医疗广告的单位;各街道加强对房屋出租户的管理和教育,严禁房屋出租户为非法行医者提供经营场所;检察院加大对相关部门的预防监督力度,积极查办非法行医背后的失职渎职行为。各部门各司其职,推动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的全面开展。区卫生部门组织集中打击非法行医行动18次,出动执法人员400多人次,出动执法人员400多人次,依法取缔无证诊所51家,从而净化了医疗市场,保障了群众的就医安全。内外协作形成了打击非法行医的新合力,同时也发挥了反渎打击、监督、教育、预防、保护的作用,实现了良性互动,收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加强监督,建章立制促进依法行政。
为推动建立健全打击非法行医的长效机制,金平区检察院反渎局与金平区卫生局联合召开座谈会,分析了非法行医存在的原因:一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看病难、看病贵,一些市民存在贪图方便、贪图便宜思想;二是违法成本低,非法行医流动性大、相对隐蔽等;三是执法上受到权限限制、多头管理。这些原因造成打击非法行医不力的现象。针对上述原因,金平区检察院反渎局及时提出整治对策,要求区卫生部门进一步强化涉案线索排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地毯式清理,让非法行医者无隐匿场所;力争整合公安、工商、街道等资源,协调联动,形成打击非法行医合力。同时,反渎局把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开展行业预防、专项预防和个案预防,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针对查处的系列非法行医案件背后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问题,金平区检察院反渎局及时向金平区卫生局发出《检察建议书》,要求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依法行政,落实执法责任,加强巡查监管,遏制渎职行为的发生。金平区卫生局高度重视,积极落实行动并制订了《金平区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方案》,进一步集中监管力量,加强监管措施,扩大了监管覆盖面。